国内第一个吃屎的网红,现在快凉了
近几年来,互联网暗流涌动,传统的电视明星和歌手受到巨大冲击。
如果在互联网上没有流量,管你是歌神还是影帝,你挣的钱就是没有流量明星多。
尤其是现在短视频和直播横行,网友能轻松触及各种明星和网红,“流量大于天”的时代还是来了。
于是我们发现,很多哗众取宠的网红如春笋般冒出。
他们在直播或短视频上做出各种迷惑的行为,引起网友围观,像极了以前群众在街边吃瓜的样子。
当然,他们没有白出丑,短视频的点赞量和直播礼物是最宝贵的回报。
如果大伙也经常刷B站和短视频,应该也没少刷到这些网红。
比如用一句“Giao”走红网络的Giao哥,他的各种视频都带着土味语录和手势比划。
人们借此嘲笑他,但也成就了他。
而被水友们称为“直播艺术家”的药水哥,在内容的表达形式上确实比Giao哥更胜一筹。
在那个「维也纳金色大厅」,他的怪诞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寓意。
他敢于揭下当代社会中人们的伪装面具,直击内心最深处的黑暗,在整活之余,也不忘传播正能量。
但是,把整个互联网拉长,咱们会发现,药水哥和Giao只能算是后现代“小丑”型网红。
在网络早期,网红还没被赋予具象化意义,网友的娱乐也仅限于聊QQ和打游戏,视频并没有处于主流地位。
直到后面一些视频分享网站诞生,才有了“拍客”这种新鲜的网络身份。
这时一位叫做焦双喜的拍客横空出世,网络人称B哥。
他开始拍摄关于自己的录像,并上传到酷6等早期的短视频平台。
他的视频风格嘛,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“抽象”。
网友看完不会获得任何实质知识,但很奇怪,看完又会想再次回味。
而且现在网络上很多梗,都是从当时的焦双喜身上流传下来的,这种感觉就挺抽象...
喏,他最火的一个视频,就是在一个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上若无旁人地大喊:
“我叫马牛逼!你知道我有多牛逼吗?我敢吃屎,越吃越牛逼!”
大伙从他的表情应该能看出他有多激情昂扬,把隔壁的大爷大妈都整懵了。
同样的公交车场景,他直接找了一个陌生人并咆哮着:是刘德华吗?卧槽!刘德华你好!
尽管车里的人都把他当做神经病,他都不在乎,甚至在指认的过程中,还不忘用手拉扯对方。
先不说这种行为本身是好是坏,当他敢在公众场合前做这种事,这心理素质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人了...
虽然常人无法理解,甚至觉得厌恶,但他丝毫不在意旁人看待智障的眼光。
该整的烂活,还得硬整。
不过,焦双喜当时所拍摄的“特色”视频,显然还是过于超前了。
当时的网友们更喜欢默默地刷论坛、上QQ和打网游。
所以看到焦双喜这种前无古人的搞笑视频,网友们只会觉得这人是个傻X。
直到现在短视频崛起,各种奇珍异类层出不穷,人们才发现,现在这些网红所搞的骚操作,当年早就被焦双喜玩烂。
像他在拍客时期所上传的“行为艺术”视频,现在就已经被网友疯狂解构和模仿。
呐,B站最近玩得很火的“社交牛逼症”视频,其源头就来自焦双喜。
与社交恐惧症截然相反,社交牛逼症是指在外和陌生人社交时,毫无心理压力,彻底放飞自我。
在当今人均社恐的年代,网友们都很渴望自己能克服恐惧,不在乎他人眼光。
于是,关于社交牛逼症视频突然就火了。
除了新时代网红们的模仿,他的片段也被网友反复播放、二创和重制。
人们才终于知道,以前那个叫马牛逼的男人,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频网红鼻祖。
那么问题来了,作为抽象文化的鼻祖、视频网红的开创者,焦双喜到底是怎么样的人?
在毕业后,焦双喜嗅到了视频视频网站吹起的一阵风。
于是他在2006年开始使用DV机拍摄视频,所创作的《B哥的一天》系列视频在当时广受网友欢迎。
虽然视频的剧情性稍弱,台词也相当粗口低俗,但整体的镜头设计、转场和配乐还挺有意思。
即使现在回看,也比某些强行土味的某手短剧质量高。
当时还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视频平台的红利,所以抓住机会的B哥很快就爆红了。
他的《B哥的一天》系列推出了好几期,每一期都带有独特的京味儿,让网友看得很带劲。
吃到了甜头后,焦双喜乘胜追击,拍摄了他整个网红生涯最出名的一个系列,《家有厨房》。
不过说实话,这个系列虽然很创新,但也很重口味,当时甚至引起了网友们集体排斥。
给大伙看看就知道了,焦双喜整的可不是正常的菜肴。
在这两年恶心吃播横行之前,他早就把那套玩法玩得滚瓜烂熟,领先吃播行业起码10年。
只可惜,在那个视频尚未起飞的年代,焦双喜即使吃屎带来了不错的知名度,也很难变现。
后来焦双喜也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,比如《非你莫属》和《超级演说家》。
但在《非你莫属》这种职场高管云集的节目上,焦双喜的身份显得很尴尬,高管们对他的恶俗行为感到耻辱。
几乎每位高管都对他进行了一顿数落,毕竟当时的互联网还没这么离谱的东西出现...
他们根本想不到在短视频时代,焦双喜的恶俗行为变成了网红们的日常。
背后再来个MCN机构推动,一个现象级网红就诞生了。
管他是正面还是负面,只要有流量就能赚钱。
可惜的是,焦双喜的整活理念太超前了,没遇上什么牛鬼蛇神都能火的时代。
岛市老八通过吃屎火了,但第一个吃螃蟹的焦双喜凉了。
社交牛逼症也文艺复兴了,但谁又知道这股“潮流”何时会过去呢?
搞恶俗早已不是这个时代的“财富密码”,曾经那个整活水平领先行业10年的B哥,这次真的凉了。
免责声明:
本站提供的资源,都来自网络,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,所有内容及软件的文章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。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,否则,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,我们不保证内容的长久可用性,通过使用本站内容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本站无关,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,从您的电脑/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。如果您喜欢该程序,请支持正版软件,购买注册,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。侵删请致信E-mail:1411156739@qq.com

共有 0 条评论